大学生职业规划十大误区

误区一:职业规划没有用?

持职业规划“无用论”的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否认职业规划对个人人生的影响与价值,其原因更多的是片面性、表面化解读了职业规划,没有对职业规划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与研究。

根据全球最专业的经管百科MBA智库的定义:职业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专业解读:人人都需要职业规划,每一个学业选择或职业选择都是有意无意的在做职业规划,科学的职业规划就是确定个人在某一阶段最佳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奋斗目标所需要进行的各项准备与安排。

误区二:自己给自己做职业规划,自己最了解自己?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或者“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不需要别人安排,是对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的服务流程不了解造成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很早就提出了认识人自己的观点,哲学家老子也曾经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的认识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社会认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性,个人很难对自己有全面的、综合的,正确的认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个“未知的自我”和“待开发的自我”,会造成我们职业发展的盲区,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这些就需要借助一些科学系统的职业测评工具和富有经验的职业规划专家来协助实现对自我的认识过程。所谓“一语点醒梦中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业解读:职业规划专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充分尊重个人的喜好、兴趣、能力水平、专业特长、个人特质,对个人家庭背景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同时依靠丰富的职场阅历和完备的学科基础,结合时代政治经济环境、企业用人和岗位招聘特点为个人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与成长方案。

误区三:职业规划是一成不变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职业规划既有其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也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职业规划不等同于职业计划,职业规划一旦明确,在一段时期内就有其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职业方向一般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操作流程,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

好的职业规划一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拥有极佳的职业机会和足够的行业成长空间,不会轻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个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当时当下的特点,趋利避害,控制好职业选择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找到最佳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机会。



专业解读:例如:某人的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是保研清华大学,那么该目标在实践期间内就具备相对稳定性,不可轻易改变,但是保研清华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例如:某人的目标是大学毕业能够成为IT行业的产品经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目标不可轻易改变,围绕IT行业、目标公司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学历准备、能力准备、技术准备等。

误区四:大学就做职业规划太早啦?

职业规划永远都不嫌早,持“大学生做职业规划太早”观点的人,忽视了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大学主要以学习为主,却没有深度思考你所学习的是不是自己适合的?你所学习的是不是符合社会所需的?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指导的职业选择,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选不到合适的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跨专业就业自然就成为常态。

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失去了目标的指导,失去了家长的有效监督,加之社会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诱惑,极容易产生学业迷茫与职业迷茫,衍生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发展问题。

专业解读:美国的年轻人从六岁开始就接触职业规划教育,拥有上千家职业规划咨询与培训机构。专业老师带领学生认知各种各样的职业、岗位,进行基础的职业启蒙,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

误区五: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不需要职业规划?

持该观点的人否认了职业规划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个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机遇,职业规划就是趋利避害的过程,在众多职业选择和众多不确定性中因素中确定最佳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奋斗目标,职业目标一旦确定,就具备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期限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职业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有反馈和纠偏的过程,不断针对预期目标,提出可行性指导方案和纠偏方案。正因为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才需要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是指路明灯,可以凝聚你所有的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直到职业目标实现,然后在开启下一阶段的职业规划。

专业解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任何一个人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职业规划要做的就是最大化减少个人在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通过对自我能力状况的正确评估,行业顶尖专家的科学指导,将职业选择的收益做到最大,使其职业生涯具备相对稳定性,实现所谓的“求稳又求发展”。

误区六:职业规划可以解决我所有的问题吗?

持该观点的人陷入了“万能论”的怪圈,就像我上清华大学能够解决我日常发展中的所有的问题吗?一样的思维模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万能论”与“无用论”相对应,都是没有客观、正确的理解职业规划的作用,没有正确对待职业规划对人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职业规划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方式来实现指导结果,重点是解决个人在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学业迷茫与职业迷茫,指出影响个人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性问题,针对关键性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辅助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


专业解读: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发展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基本为五大出路:读研(考研、保研)、出国、就业、创业、公务员。在发展过程中因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性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职业规划来解决。

误区七:大学有职业规划课,不需要职业规划?

持该观点的人没有正确区分大学职业生涯导论与实践个人职业规划的区别。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导论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让大学生具备职业规划的概念,属于理论层次的普及工作。而且职业生涯导论基本都是公共课,相关领域专家资源匮乏,很难实现针对性、个性化指导。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是不一样的,职业规划一定是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的过程,对从事职业规划行业的专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美国的职业规划师必须拥有教育学相关的硕士学位且必须拥有从政或从商的经验。才可以给别人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指导服务。

专业解读:爱未来作为职业规划咨询领域的知名品牌,对职业规划指导专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具备10年以上上市公司或者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与阅历,从底层做到中高管职务,对所处的行业发展、人才需求有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具备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职匹配原理等学科基础才可以给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误区八:父母已经安排好,不需要职业规划?

持该观点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类:

资源导向型:家庭背景中具备某些资源背景,父母就围绕着家庭背景资源为子女进行职业规划,子女在职业预期中就产生路径依赖心理,非常有可能错失更好的职业机遇与职业选择。父母提供的资源只能做一个备选,但绝对不可以作为唯一选择,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一旦资源用不上,就措施了更多的机会与选择。要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参照对比型:在家庭背景中,某个亲属子女或朋友子女,通过某种方式取得成功,参照对比认为,我们也可以复制他的路线,取得和他一样的成就。父母子女甚至对这种方式坚信不疑。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性格、喜好、兴趣、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

唯命是从型:子女性格偏内向,缺乏独立决策能力,父母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认知水平支配和安排子女的未来,此类规划否定了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价值与意义,哪怕征求了子女意见,可能更多是形式上的,子女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只得接受父母的安排。

专业解读: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在彰显个人品牌价值的时代,拥有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是实现个人品牌价值的最理想方案,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准备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评估个人奋斗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误区九:我专业已经定了,不需要职业规划?


持该观点的人片面解读了职业规划与专业选择的关系。认为专业选择就是职业规划。或专业定了以后就从事专业性工作,不再需要职业规划了。

专业选择只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当前大学生进行专业选择,高考分数是几乎唯一的参考指标,在专业选择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被迫选择或者服从调剂选择专业,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没有对专业内容、就业前景进行正确解读的情况下,错误的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读了自己不喜欢、不擅长、就业前景又不好的专业,当然需要系统的职业规划,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和发展选择!哪怕读的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也可能是自己不适合的,更何况部分所谓的王牌专业,已经在新时代竞争中逐步或完全丧失竞争优势。

专业解读: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大学生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常态。大学教育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基本是脱节的,大学生毕业后发现专业所学习的并不能够在企业和社会中加以运用,这就更需要科学系统的职业规划,在大学期间就明确奋斗的目标与方向,并培养相关的能力。

误区十:职业规划太空泛了,感觉不切实际?

持职业规划“空泛论“观点的人主要是对职业规划这门科学体系欠缺了解造成的,职业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个人在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各种迷茫与困惑。

就像化学属于自然科学,是我们研究和改变物质世界的一门科学,而职业规划则是建立在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来指导个人发展选择的一门科学。职业规划既有系统的学科基础和操作流程,也有基于现实社会的方法论,已经属于非常成熟完备的学科系统。

职业规划专家在给个人提供职业规划服务的过程中会基于个人的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可操作的执行方案,同时会有职业规划实践的跟踪反馈过程,确保职业规划在实践操作中的落地实施。

专业解读: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来实现指导结果,首先通过职业规划咨询顾问一对一的服务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学员档案、职业测评对学生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通过专家一对一咨询充分、完善、客观的个人定位基础上,找到个人适合的方法和提升空间,并依据个人特征特点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服务。


联系我们:
邮箱:apply@gatewayedu.cn
地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
         上海市漕宝路120号38号楼